他的具体构想是,由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命令,建立一支100万人的志愿兵团,周期为1年,从11月份发布征集令,志愿者参加3个月培训后于次年3月进入黄土高原,10月返回各自原岗位。兵团统一发放工资,统一生活标准,并分层次配备技术顾问。
为了宣传自己的构想,朱巨龙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个人网站。记者发现,访问的人还真不少,但会有人自愿参加这样的兵团吗,记者对此有疑问。朱巨龙说:这个兵团有别于50年代的建设兵团,是自愿报名,而且只呆8个月,既不影响原有生活,又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段难忘的记忆;既磨练了自己,又为国家做了贡献,相信志愿者不会少。人有了,钱从哪儿来?他的构想是,先由国家分批买断开发权,经兵团开发治理有成效的土地再拍卖、租赁、承包,所得资金用于再开发,实现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。
当记者问:“黄土高原不是干旱少雨吗,如何保证树能成活呢?”朱巨龙很有信心地道:“真实的情况不是缺水,而是留不住水。”他举例说:“陕北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只比山东略低一点;延安的宜川林场连绵几十公里,遮天蔽日,都足以证明,黄土高原并非林木生长禁区。”
(《大众日报》4.7刘志军文)